更新時間:2024-04-30瀏覽量:719
通過對三元鋰電池電動自行車開展實體燃燒試驗,研究了電動自行車火災的發展和蔓延過程,分析了燃燒現象、溫度及煙氣變化等典型特征。試驗結果表明,電動自行車火災發展迅速,燃燒過程中伴隨射流火和爆炸現象。在距地面1m處,測得的火羽流溫度最高可達730℃,此時對應的最大熱釋放速率為1290 kW。通過對煙氣毒性進行評估,計算得到有效劑量百分數FED值為1.8,表明在此火災環境中大約一半人員會因煙氣毒氣危害而喪生。此外,產生的煙氣中還包含大量易燃易爆氣體,其中H2含量最高為2300 μL/L。
目前,我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過3.5億輛,是世界上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。隨著電動自行車的快速發展,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頻繁發生。據統計,2022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超過1.8萬起,比2021年上升23.4%。電動自行車火災不僅導致了重大財產損失,還造成多起人員傷亡事件,因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。早期電動自行車電池主要以鉛酸電池為主。近年來,隨著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進步,以鋰離子電池為動力的電動自行車占比逐年提高。根據EV Tank 的預測,到2025年鋰離子電池電動自行車的滲透率將達56.40%。相較于鉛酸電池,鋰離子電池的火災爆炸風險更高。這主要因為鋰屬于活潑金屬,鋰離子的活性比鉛酸要高;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鉛酸電池的5倍左右,當相同體積的電池組發生熱失控時,鋰離子電池釋放的能量更高,造成的火災事故風險也就更高。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通常為鋰鹽和有機溶劑,火災時電解液從泄壓閥噴出并燃燒,從而形成射流火現象,并伴隨有HF、SO2、NO、HCN等大量有毒煙氣產生。鋰離子電池熱失控過程會產生CO、H2、CH4、C2H4、C2H6等易燃易爆氣體,進而導致火災的危險性增加。
電動自行車燃燒過程圖
【結論】
本研究通過對三元鋰電池電動自行車開展實體燃燒試驗,研究了電動自行車火災發展和蔓延過程,分析了燃燒現象、溫度及煙氣變化等典型特征。主要結論如下:
(1)電動自行車火災蔓延速度快,短時間內迅速升溫,燃燒過程中伴隨有多次射流火和爆炸現象。
(2)在140s時電池表面溫度達到585℃,310s時電池泄壓閥開啟導致產生射流火,電池表面溫度達到峰值700℃;在480s時車體上方距離地面1m處的火羽流溫度達到峰值730℃,此時對應的熱釋放速率最大可達1290kw。
(3)電動自行車火災釋放的毒性氣體主要包括VOC、CO、HCN、SO、HS,其中VOC、CO和HCN的體積分數較高,分別為550、480和280μL/L;經計算,有效劑量百分數FED值為1.8,表明在此火災環境中大約一半人員會因煙氣毒性危害而喪生;釋放的易燃易爆氣體中H,含量最高,最高體積分數可達2300μL/L。
(4)考慮到電動自行車的火災危險性,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安全監管和消防宣傳,杜絕“人車同屋”現象;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應安裝火災報警和滅火系統,并且確保場所內通風順暢,降低火災煙氣毒性導致的人員傷亡。
【點石儀器電池綜合性能實驗艙:聚焦電池安全性能測試】
點石儀器自主研制的電池綜合性能實驗艙可實現多種環境要素(溫度、壓力、氣氛)耦合,對電池進行多類測試(針刺、擠壓、過充、過放、短路、溫度循環、點火、滅火)用于單體電池及小型電池模組的綜合性能測試(熱性能、電性能、安全性、可靠性)。

電池綜合性能實驗艙可提供滿足以下測試的實驗條件:
(1)高溫/低溫、高壓/低壓環境下電池的充放電及安全性能測試;
(2)不同環境條件下電池性能衰退過程測試;
(3)電池單元不同失效模式下的熱安全性能測試;
(4)保護性氣體環境下電池起火性能測試;
(5)密閉環境中電池火災發展過程、特征參數等測試;
(6)鋰電池火災滅火材料的滅火性能測試;
(7)鋰電池熱失控過程中多種氣體產物成分、濃度測試。
復合性強
支持單一環境要素與測試項目疊加(如:環境低溫+短路);
支持多種環境要素耦合與測試項目疊加(如:高氣壓+環境高溫+富氧+針刺)。
安全性好
設有安全保護系統,保障設備與人員安全。
報警溫度:150℃
泄壓壓力:10bar
爆破壓力:12bar
腔體表面溫度:≤100℃
漏電保護:IΔn(A)≤0.03A
動作時間:t≤0.1s
帶過載、過電流保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