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25-03-10瀏覽量:773
2025年3月5日,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"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",值此"十四五"收官與"十五五"規劃銜接關鍵時點,明確部署重大科技攻關與原創突破,為科學儀器行業創造重要契機,該行業正式步入戰略機遇窗口期。

【2025 年政府工作任務】
1、大力提振消費、提高投資效益,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
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: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,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。積極擴大有效投資: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,強化超長期貸款等配套融資,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,更大力度支持 “兩重”建設。
2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
培育壯大新興產業、未來產業: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,推動商業航天、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。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來產業。
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:加快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,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。進一步擴范圍、降門檻,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。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,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,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。
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:持續推進 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、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,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,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、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、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。擴大5G規模化應用,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,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布局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。
3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,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
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: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,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前沿性、顛覆性技術研發,加快組織實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。優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,推進科研院所改革,探索國家實驗室新型科研組織模式,增強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能力。推動科技支出向基礎研究傾斜,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,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。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,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,從制度上保障企業參與國家科技創新決策、承擔重大科技項目。完善中央財政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。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政策和市場服務,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資產單列管理改革,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。擴大科技開放合作。
4、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,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
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: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,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,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。
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: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,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,打通市場準入退出、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,綜合整治 “內卷式”競爭。
5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,積極穩外貿穩外資
穩定對外貿易發展:加大穩外貿政策力度,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。推進智慧海關建設與合作,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。
大力鼓勵外商投資:鼓勵外國投資者擴大再投資,支持參與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。切實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、資質許可、標準制定、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。加強外資企業服務保障,加快標志性項目落地,持續打造 “投資中國”品牌。